1月14日至18日,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吉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长春胜利召开。会议期间,我校4名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发扬我校参政议政优良传统,立足专业优势,认真调查研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议政建言,切实履职尽责,提出了七件质量较高、针对性较强的提案、建议,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省政协委员、校党委书记孙杰光针对吉林省“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建设情况,提出关于优化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的相关建议并接受人民网专访。他表示,吉林应大力在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等方面持续下功夫,通过进一步完善人才机制,为“专精特新”企业增智赋能。孙杰光提出:要突出“高精尖缺”人才精准引进,聚焦“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实施“百千万”产业培育工程,加强企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围绕重点领域发展,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推进“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制度,根据人才个性化需求给予量身定制、提供具有激励性的政策支持。要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大力实施新型学徒制,组织员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训,持续释放“小巨人”企业的巨大能量。
省政协常委、民进会员、校教务处处长、税务学院院长张巍聚焦吉林省新农业发展,提出关于组建吉林省新农业发展联合体的建议。她提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是目标,也是决心。聚焦绿色自然生态,注重农业综合价值,自上而下组建吉林省新农业发展联合体,形成组织牵引作用,精挑细选、精耕细作、精雕细刻,塑造吉林精细农业品牌优势。张巍重点阐述了为什么组建新农业发展联合体,怎么样组织新农业发展联合体,新农业发展联合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内涵和路径。她表示,注重生态价值、科技价值、品牌价值,标准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组建吉林省新农业发展联合体,就是让吉林农业成为真正有奔头的美好产业。此外,张巍委员对吉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建议,强调要把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脉络,加强系统科学谋划,大力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同时,不断增强数字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速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
省人大代表常委、民建会员、校法学院院长仇晓光建议,应聚合法治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实现新突破,为各省份提供法治乡村建设的“吉林经验”。仇晓光表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巩固现有的乡村振兴成果,扩展未来乡村振兴发展前景,需用法治维护社会稳定,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聚力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迈上更高的台阶。为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形成良好的法治乡村环境,仇晓光建议,在立法层面,完善涉农法律体系;在行政层面,坚持依法行政;在司法层面,坚持公正司法;在实践层面,建设法治乡村。仇晓光还建议以农村法律纠纷多发领域为重点,培养适应农村法律咨询服务需求的法律人才为目标,加快农村法律人才培训工作。此外,仇晓光还对加强吉林省民营企业家刑事司法保障提出建议,呼吁重视和巩固我省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成果,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晖提出关于开展创新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建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王晖表示,建设创新型省份是一项伟大的创新性实践活动,而创新实践需要科学创新理论的指导,深入开展创新学的研究就是一项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课题。王晖建议,成立跨学科的创新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组,将创新作为一门学科来开展研究;发挥省政协智力密集,人才齐备,界别多样的优势,组织相关专家成立跨学科的创新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植于中国文化的科学创新理论和以其为基础的创新评价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学研究来服务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
长期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在完善制度保障、创造履职条件上下功夫,鼓励我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集智攻关、踊跃建言,做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桥梁和纽带,彰显高校知识分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担当和作为,力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贡献更大力量。